🙋🏻♀️「我好怕先生生氣,跟先生吵架都要很卑微,一直忍受辱罵或是他一定要爭贏我」
🙋🏻♀️「明明就是夫妻,一定要這樣爭你死我活嗎...我真的很懷疑這段感情」
聽她說著說著,我請她緩緩地分享跟先生的相處
🙋🏻♀️「與先生大小事都能吵」
👱🏻♀️「能說看看最近為了什麼而吵嗎?」
🙋🏻♀️「顧兒子的時候,小到連拿奶瓶的角度都可以吵」
(以下略)
👱🏻♀️「這件事情讓你有什麼樣的感受?」
她振振有詞地說道
🙋🏻♀️「很生氣啊、憤怒啊!」
👱🏻♀️「還有其他的感受嗎?」
🙋🏻♀️「沒有」
讓情緒流動一下,過了一會我說
👱🏻♀️「會有委屈嗎?」
漸漸的,女孩的語速開始變慢聲音變小
🙋🏻♀️「有」
👱🏻♀️「會有孤單嗎?」
🙋🏻♀️「有」
👱🏻♀️「會有傷心嗎?」
🙋🏻♀️「有」
👱🏻♀️「能再跟我說說這些感受嗎?」
🙋🏻♀️「從出生開始都是我一個人帶小孩,沒有後援,難道就不能支持我嗎?」
👱🏻♀️「希望先生支持的是?」
🙋🏻♀️「顧小孩的所有,就算我做錯,也不要罵的這麼兇狠,帶小孩真的好累」
說到這,她的眼框已泛淚
👱🏻♀️「先生沒有支持妳,妳的感受是?」
🙋🏻♀️「很委屈」
這時她頓了一下繼續說
🙋🏻♀️「但是想想,一個人帶小孩的決定是我自己選的,我不能說委屈啊!」
👱🏻♀️「選擇是自己選的,情緒是不可控的,她也是妳身體所有,是可以被允許的」
她的眼淚再度潰堤😭
在這個情境中,女孩的情緒被照顧到了
我才會慢慢引導她找找看
為什麼在婚姻裡總是習慣以低姿態的行為角色的原因?
像洋蔥般一層一層更認識自己🧅
通常就會回溯到
原來小時候,父母吵架時,媽媽都是以這樣低姿態的方式來跟爸爸相處
認識自己之後
才能豁然開朗的接納自己
再運用鼓勵諮詢的工具進而改變現況
➡️很多人想知道鼓勵諮詢到底在諮詢什麼?
哪些可以諮詢?
其實舉凡親子教養、夫妻溝通、自我認同、目標設定等等
任何事情都可以
因為鼓勵諮詢有許多輕鬆的工具🧰
協助認識為什麼有這些信念
當我們認識到自己如何形成這些信念時,就能夠從中找到改善的方法
在諮詢裡,我習慣用對話先深入了解對方
有了解,才能盡我最大的力量協助❤️
因為往往來到這諮詢的
有好多好多的情緒,需要優先被照顧
隨後會引導找出卡住情緒的源頭
再依每個人情況的不同
引導接下來的工具
這個女孩最後跟我說
「謝謝妳的引導,我能感受到這個哭,不是看韓劇的那種哭,是很深層的哭了。
真的平靜很多,尤其是妳說,委屈是可以被允許的,我從來都不知道...」
我希望鼓勵諮詢帶給每個人的是
能重新認識自己、接納自己
看見自己的美好🧡